新闻中心news
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现路径探索——2024传媒年会综述
经过十年融合发展,各级主流媒体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取得了诸多可供行业借鉴的发展经验★。中国行业报协会会长张超文从强化责任意识、坚持系统思维、实现重点突破三个维度,阐述了行业媒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与系统性变革的策略与方向;北京广播电视台党组成员、副台长彭司海介绍★★,北京台构建形成了以北京云为市级技术总平台,以北京时间听听FM主客户端为引擎★,以相关客户端和新媒体账号矩阵为助力的媒体融合发展格局;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顶端新闻董事长关国锋强调,要避免过度依赖第三方平台,通过自主研发的客户端和智能技术★★★,以特色IP为引领★★,以创意策划为驱动,以MCN(创作者、传播渠道)为抓手★★★,实现内容的高效生产和传播,重塑媒体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新模式★;广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郑华雯则介绍了广西台通过《新民歌大会》探索出的主流媒体通过内容形式创新、宣传手段创新、管理机制创新走出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路径。
业界专家结合自身实践,对传媒新质生产力的应用给出了建议。人民网人民视频总编辑申宁介绍了人民网在媒体融合实践中★★★,如何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从创新内容业务向开拓数据业务、研发智能科技的转变★★,实现内容★★★、数据、智能三重业务协同融合发展★★★;光明网副总经理宋乐永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是推动媒体内容、经营、形态创新的重要抓手,媒体要在强大信息系统支撑下完成从新闻传播向传播服务的业务转型;澎湃新闻总裁★、总编辑刘永钢认为,主流媒体要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实现从内容到传播再到服务的多点位创新、变革性跃升,在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中展现AI的重塑效应★★。
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各领域、各层面、各行业的跟进配合,从而形成深化改革的合力★。传媒领域的改革不仅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其他领域的改革提供信息传播、沟通协调与舆情呈现。因此,传媒业要从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语境中,把握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深刻内涵★★。2024传媒年会上,与会嘉宾先后对★★★“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到底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党和国家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事业战略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中国传媒行业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里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024传媒年会会集政、产、学★、研各领域专家,全面分析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面临的现实问题,总结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取得的可行经验★,探讨了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未来实现路径,为传媒行业以系统性变革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理论与实践支撑,彰显了行业交流平台的使命担当★★,为未来的行业变革实践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
新华网副总裁刘加文从“柔性+好感★★”传播理念、优化短视频语言与文化魅力展现、用多元账号设计实现受众精准触达三个方面分享了新华网在海外平台有效传播中国声音的做法;中国日报网副总编辑李欣介绍了中国日报网如何借助社交媒体邀请外国人来讲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实践;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颜斌分享了湖南日报通过用好短视频、搭建多平台、用好“朋友圈”★★★,从地方角度展现中国发展新气象,以共同价值和共同情感引发多元受众情感共鸣的地方媒体国际传播实践。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但是我国国际传播效能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匹配。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通过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对于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构建、国际传播效能全面提升至关重要。如何通过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动国际传播效能提升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焦点★★★。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认为,我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在目前来看仍然是一个深入人心的信息载体,在系统性变革中,它必将进一步成为我们凝聚共识★、汇聚民心的重要力量和载体★★★。
中国报业协会理事长★、人民日报社原副社长张建星表示,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推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给我国主流媒体带来了新的重大挑战★★★。报业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要在不断创新的同时坚守初心。主流媒体应强化政治引领,提升队伍忠诚度和专业水平,坚守“内容为王”原则★,推动行业系统性变革。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原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指出,媒体进一步深化改革要解决的是体制性、机制性★、系统性的根本问题★。要全方位全链条地深化改革,而不是一个点、一个环节上的小打小闹★★。要用互联网思维配置传播力量和新闻资源,全方位推进组织结构、融媒体模式、管理流程、叙事方式★★★、话语体系及媒体的形态、平台★、技术建设等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尤其要推动技术的变革,探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到新闻生产传播的全过程★★,让新型主流媒体全媒体传播体系发挥主体作用★★★。
专家们对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内涵阐述,为传媒行业实现系统性变革厘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在智能传播技术持续迭代创新的媒介环境下,人才队伍建设成为事关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和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成败的关键要素★★★。建设培养与行业发展需求相适配的人才队伍,补齐主流媒体结构性人才缺口,成为业界和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
构建导向正确、标准科学、数据真实、评价客观的评价体系是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光明日报原副总编陆先高认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目标、是结果★★★;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是前提、是基础★;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是必要条件、是价值引领。主流媒体要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优化评价体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科学性,在评价体系中增加自建平台数据权重、同行评议权重,重视项目评价的示范效应。
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会长、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张首映指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主体是智能媒体。要以智能媒体带领传媒行业开展系统性★、协同性变革★★。充分利用好有关传媒的人工智能高新技术★★,充分吸引和大力培养人工智能优秀人才★★,如此才能向全世界展现中华民族新时代的文化风采和传媒特色★★,使我们的智能媒体走向世界★。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副司长刘晓东在致辞中指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首先是一场深入骨髓的自我革命,要勇于刀刃向内,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为目标,从战略规划、流程再造、平台打造★★★、生产经营、评价考核等方面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不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各种束缚和障碍,在深刻把握融合发展规律中探索构建新机制,实现信息内容、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内容资源★★★、传播资源、技术资源、数据资源有机整合,催化融合质变,激发出改革新活力、发展新动能。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今后五年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其中针对传媒领域指出,要★“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主流媒体该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任务,成为学界、业界关注的焦点问题。11月1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中国报业协会指导,大众报业集团、青岛市委宣传部、传媒杂志社主办★★★,半岛都市报社、青岛市即墨区委宣传部承办的,以“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为主题的2024传媒年会在山东青岛开幕★★。来自业界和学界的2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展开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流★,共同探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实现路径★★。
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是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目标。与会专家认为,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评价体系★★、工作机制★、人才队伍★★★。
学界专家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阐述了主流媒体如何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系统性变革。崔保国教授认为,新质生产力是传媒业发展的动力,但不是唯一因素,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结合才是传媒业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宋建武教授认为,主流媒体可以和基层社会治理★★★、社会运营、城市大脑这些基本设施有效打通,有效抓取大数据;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郭全中认为★★★,新质生产力要真正落地和发挥作用,需要新质生产关系★★★,生成式人工智能是一种新质生产力和新质生产关系;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融合发展研究所所长李秋红表示,AI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内容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成为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封面新闻副总编辑余行介绍,封面新闻在技术团队和内容团队的磨合中★★★,建立了懂内容的技术团队和懂技术的内容团队;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纵览传媒负责人张文君介绍,河北日报要求采编人员全员转型★★,每个记者都要会拍照片★★、可出镜、能自己做AI照片★★,在现场的时候可以做现场评论。
★“AI时代传媒教育的系统性变革”传媒教育论坛则集中讨论了如何通过传媒教育变革为新型主流媒体建设提供新动能。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崔保国指出,当下传统传媒教育体系与当前市场需求有所偏差★,缺乏数字媒体方面的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宋建武认为,全媒体时代的人才培养方向应为互联网平台的产品经理和熟悉各行业的智库级专家★;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邱凌以★★“谋划”★★★“转化★★”“深化★★”为关键词★,分享了学院在人工智能方面人才培养的做法★;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新闻学院)院长张文东★★、河北传媒学院校长李锦云分别代表师范类高校和民办传媒高校★★,围绕传媒教育论坛的主题结合自身教育实践发表了演讲。
★“媒体深度融合与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分论坛则对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讨论★。大众报业集团社委会委员、大众日报社青岛分社社长、半岛都市报社社长曲涛表示★★★,要创新体制机制保障媒体发展,用技术革新引领媒体转型,打造全媒体传播体系,促进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媒体系统性变革★★★;中国自然资源报社新媒体部副主任赵蕾表示,主流媒体要建立自有平台★★,还要调整生产关系,构建全新的体制机制★;新京报社时政新闻部副主编郭超表示,新京报不断开拓新的合作可能性★,已经打造出一个非常完整的全媒体生态;江苏广电荔枝新闻副总编辑刘娟介绍,江苏广电荔枝新闻以高品质的内容为根本★★,以体系化建设为依托,整合组建了广播、电视+移动端的整个新媒体矩阵,以有温度的服务彰显主流媒体的价值;★“南方+”运营总监代羽介绍,“南方+”发挥南方报业的优势,做好原创内容的融合打通★,同时做好线上互动产品的开发运营。
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需要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先进生产力质态的传媒新质生产力是主流媒体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系统性变革的强大动能★。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传媒新质生产力如何给传媒行业带来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重塑,也引起了与会专家的广泛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