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8万步暴走CES我们总结了9个关于AI硬科技未来的答案
根据小雷的观察,CES 2025中这三大品类的人气一直“居高不下”——电视■★、智能清洁与智能眼镜。
aetina的AI终端的AI能力则来源于高通的AI计算卡,它的定位是一个家用的“服务器”,和正在流行的NAS有些类似★■★★。但它向其他设备提供的并不是网络存储空间■■★,而是AI算力。
刚刚提到,依托中国强大的硬件供应链,中国智能眼镜产品可与海外品牌拉出“代差”,其实这种“依托中国供应链构建优势”的现象并不仅仅发生在智能眼镜品类中。来自中国的参展商占了三成,其实是中国拥有的世界最强大的硬件产业链的缩影。在可见的未来,中国参展商将一直都会是CES的主力玩家。
中国汽车厂商早已提出◆■★★“下半场是智能化”的口号,它们对智能化的追求不只是单纯的智能座舱或者是智能驾驶,而是智能汽车从底盘到驾控到驾驶到座舱到全面智能化,正所谓整车智能★◆,这样看,国产品牌领先太多了■◆,CES上的展示有些落伍★■。
性能强大、尺寸小巧与售价相对低廉的Project DIGITS★■◆,给AI带来了新的可能。
CES是对消费电子未来的探索★★★,是人们看见科技想象力的一扇窗,不过这届CES上真正意义上的“新品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TCL则展出了面向北美市场的■◆★◆◆“画质天花板”X11K QD-Mini LED电视★■■■◆◆、尺寸高达115英寸的全球最大QD-Mini LED电视QM891G,以及163寸的Micro LED电视;长虹则更偏重于AI和超大尺寸电视,100寸的长虹AI+壁画电视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观看。
25年1月7日,CES(国际消费电子展) 2025 已盛大开幕,这是史上人气最高的一届CES,也是科技世界从移动到AI的分水岭★■■■◆。雷科技报道团正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现场★★■■,对CES展开紧锣密鼓的现场报道。欢迎关注/搜索雷科技,获取来自一线的一手内容,涵盖新品报道■★■◆、产业观察◆■★★★、技术解析■◆★■■★、产品体验和高端专访◆★★。
联想的电脑产品在不少人眼里都带着商务、沉闷的标签,尤其是在华为◆◆★■◆、小米、荣耀等手机品牌进入笔记本电脑市场这几年,联想“大众笔记本电脑◆★■◆”品类遇到了诸多挑战,更有人认为联想可能要给互联网年轻品牌让路了。
AiBOO还开发了一个兼容层◆★■■,允许手机使用其他品牌的拍摄硬件,甚至可实现补光灯、副摄像头等硬件的■■◆★◆“即插即用◆■★■”■★■◆■★。
洛杉矶★◆■、旧金山等地已经有无需车内安全员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了,雷科技CES报道团的几位小伙伴在前段时间的出行,曾一度依赖Waymo的无人出租车(毕竟不需要给小费)。但稍微对比一下为Waymo定制的捷豹I-Pace和极氪RT,我们就不难看出两者在传感器整合方面的巨大差距——这种完全外露的外挂传感器方案,小雷只在多年前的第一代百度无人车上见过,跟极氪的最新方案比显得十分老旧。
2016年,英伟达向OpenAI交付了其第一台AI超级计算机——DGX-1,为今天大模型AI的花繁叶茂埋下种子。9年后的今天,一台三四千元的智能手机里就预载了好几种AI功能。但对硬件开发者来说◆◆■,AI开发资源相当有限■■◆,Project DIGITS则给广大中小型开发者提供了一个高性能AI开发、训练、创新的机会,势必会催生出更多的AI硬件创新产品。
按照雷科技多年来持续报道MWC、AWE★★■◆、IFA和CES四大科技展会的惯例,我们会在逛展结束后通过QA对展会进行系统复盘总结。这一次,雷科技CES报道团在人均暴走8万步后★★■★★,也整理了关于CES 2025的10个问题★◆★■,以下是小雷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酒店现场给出的答案。
有一说一,小雷的回答可能会让某些人失望★★:CES 2025中大多数企业对汽车智能化的演示,都很难吸引人,原因非常简单:中国汽车“三电化”进程更快,智能化卷得更猛★★◆★,很多CES上的汽车智能化创新,我们在中国汽车市场早就体验过了。
但在CES 2025中■■★,联想用一系列全新的AI产品,向外界证明联想依旧是那个■◆■“敢想敢做敢创新”的电脑品牌◆★■★◆■。在移动高性能笔记本设计高度同质化的时候,联想用ThinkBook Plus Gen 6的卷轴屏,为行业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方向。在行业还停留在触屏二合一电脑时■★■◆★★,联想拿出了“1+12”的双屏笔记本◆◆■。
三星★◆◆■■★、LG两大韩国品牌在电视单品上的投入较少,更多围绕智能家居、全屋AI等概念进行场景演示◆■★■★。再联系到TCL已拿下美国第一运动——NFL的品牌合作◆■★★,利用体育营销打开北美市场,小雷认为,今年CES会是中国电视品牌在北美市场战胜韩国品牌的转折点◆■★。
3★■■◆★、希望取得海外to B订单的国内技术服务商■★■◆◆、供应商,比如阿里云■★◆◆★★、涂鸦智能、广和通,以及一众来自深圳、东莞的电池、扬声器、电控、光波导等技术企业◆◆★■★。
智能眼镜则是今年CES的最大爆款品类★★◆■★,很多媒体都认为,CES 2025是“百镜大战”的起点◆◆■■★,或者说“现场版■■■■★”。来自中国的Rokid★◆◆◆、雷鸟等等AI/AR眼镜公司,都在CES上发布了引发全场关注的产品★■◆。从2C的消费级硬件,到2B的专业级眼镜◆◆■、光学方案或部件供应商◆◆★★,CES 2025上海量企业都在努力让更多人成为“智能眼镜一族”。
在小雷看来,联想、TCL、海信★◆、长虹等老牌消费电子品牌,要想屹立不倒,都必须与时俱进,抓住新技术机会、洞察年轻人需求,不断做出更好的产品,才能赢得用户■◆■■、扩大市场★■◆◆■◆、基业长青★◆★◆■,就像它们在CES上展现的风貌一样。
在AI之外,小雷认为“拟人”是今年CES的另一个主要话题。一方面,陪伴、协作◆◆■★、人形机器人爆发,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机器人正在走进千家万户的前夜■■■;另一方面,很多设备在用“拟人★★”的技术重新定义功能,比如追觅展示了基于AI的“机器爪”扫地机器人★■■■◆,其可利用视觉模型识别面前的障碍物■◆★,并用机器爪将障碍物收纳归位。
英伟达的Project DIGITS是一款◆★■“手掌大小”的桌面AI超级计算机★★,它提高了端侧AI能力的上限★■◆★■。其尺寸只有桌面mini PC大小,但其却有着足以支撑大语言模型的AI计算能力:其采用的GB10 Grace Blackwell芯片搭配英伟达与联发科合作研发的20核心Grace CPU,实现了高达petaFLOPS级别的超强AI算力◆★◆■;定价3000美元◆★★■◆,跟顶尖的Mac产品相当,却拥有越级的AI计算能力★■。
在CES 2025上,我们看到AI定义的硬件时代已然拉开帷幕,全球硬科技品牌都在积极探寻着AI时代的下一个爆点。依托中国硬件供应链优势以及AI等底层技术的强大◆★◆★,结合中国硬件创业者敏锐的嗅觉和务实的能力◆■★◆■★,中国硬科技企业正在定义并引领全球消费习惯。在AI定义的消费电子时代■★■◆■,中国企业不只是上桌吃饭,而是成为主桌主座玩家,在事实上成为游戏规则的定义者。
更有趣的是,面对中国智能眼镜品类的强势◆◆◆,部分海外创业者“直接躺平”——某海外企业代表在体验了国产智能眼镜的原型产品后,直接询问参展商■★★★■“贴牌定制10万个,运到美国要多久?■★★◆■★”
今年CES人气比去年高几倍,堪称史上人气最高的CES◆◆,应该也是史上人气最高的科技展会■★◆◆。这场科技饕餮盛宴同样堪称丰盛◆◆★■◆,既有电视、家电★★★■■★、耳机、清洁★◆★★◆、可穿戴、PC等硬件在AI下的重新定义,也有AI Buddy(伴侣)、AI桌宠◆■■、AI眼镜等等AI硬件新物种,让人目不暇接■■◆◆■★。
海信发布了“20年来显示行业最革命性的技术”RGB-Mini LED显示新技术“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基于自研新一代AI画质芯片■◆★、自研RGB-Mini LED 背光芯片,海信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让液晶第一次发出了彩色光源。在CES 2025上,海信展示了搭载这一技术的116吋全球首台RGB-Mini LED电视。得益于RGB三维控色液晶显示技术,海信实现了97% BT◆◆■.2020的色域覆盖,光源控色精度为3*26bits,色域面积和能效相较传统Mini LED电视均提升20%左右。
小雷跟现场的一位海外AI眼镜开发者交流得知◆■◆◆,当前AI眼镜已成为众筹平台的大热门,Kickstarter等海外众筹平台上还有不少“画饼”团队——因没有成熟的供应链★◆◆,这些小团队必须先筹到一定资金,才能向中国企业定做相应的原型产品。每一款原型产品的功能迭代,它们都要向中国供应链定制。虽说3D打印能让产品设计的部分工序与中国产业链“脱钩■★◆■■”,但硬件上的改动与量产,则很难脱离中国供应链实现■★★。
CES 2025,AI硬件终于不再是简单的“陪聊”机器人,AI大模型技术对硬件来说已成为跟“电”一样不可或缺的工作要素◆★◆。
主流直播软件普遍将画面后制放在应用层中,由各App自行申请CPU■■、NPU资源处理。但直播机选择在硬件层,用CPU硬解画面与后制,这一方案不仅能提高整体画面处理效率,同时保证不同App在直播时画面画质统一。
存在感非常强,在CES现场的所有展区★■■◆,小雷都能看到讲着普通话的同胞面孔。宏观数据上◆■■◆◆★,官方数据显示这届CES吸引了超过4000家公司以及近15万名与会者,其中来自中国(含港澳台)参展企业有1475家★★★◆◆■,占整体展商数量的三成以上,超过2024年的1115家,成疫情前2019年以来参展中国企业数量最多的一届。
在上一届CES总结中,小雷曾提到◆◆★★◆■“由AI大模型技术掀起的AI风暴绝对不是一时兴起的噱头”■◆◆。如果说当时小雷的结论还带有些许■◆★★“大胆预测”的属性■■,那今天再看这话■◆,就是有据可依了★★◆。
用这位外国友人的话来说,◆■■◆◆“即使大家同时起步,当我们在讨论等二代原型用什么技术时★◆★◆◆■,中国企业已用穷举法确定第三代产品的技术路线了”◆■,能在极短的时间里拉出代差,难怪中国的智能眼镜能在CES上凝聚全球的目光了◆◆。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里◆■★■◆■,全球消费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增长■■◆◆★。AI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技术的成熟让AI脱离了“鹦鹉学舌”般地尬聊阶段,成为真正改变消费电子的硬核技术。
举个例子,在CES 2025上,极氪发布了基于其智能出行平台浩瀚M(SEA-M)架构打造的WaymoOne专属车辆——极氪RT。从车身造型不难看出,极氪RT与极氪MIX很像■■■★◆,同时车身配备了多个摄像头和传感器,感知车身周围的环境,从而实现无人自动驾驶。
中国品牌则没有这样的焦虑★◆◆◆■■:得益于国内成熟的光学产业链,国内智能眼镜品牌能以更快的速度修改设计◆◆◆■■、迭代产品;国内相对成熟的本地化AI模型技术服务体系,则可让智能眼镜品牌在软件层面快速AI化。
随着拉斯维加斯1月10日晚的日落,持续6天的CES 2025终于落下帷幕。和去年一样,雷科技派出了官方报道团赶赴美国,在现场带来了系统、立体、专业的全方位报道★◆■。小雷粗略统计了一下★■★■,从出发前的CES 2025揭幕,到当地时间1月5日的CES Unveiled揭幕展,再到最后一天的大总结★◆■,雷科技已经发布了超过39篇深度观察或新品报道,接近10条视频号探展Vlog。
1、已在全球市场形成较大影响力的知名硬件品牌,比如TCL■★◆、海信、联想、韶音(Shokz)★■◆★、Rokid◆■■、追觅★◆■◆■★、云鲸★◆■;
去年不少产品通过ChatGPT来“碰瓷”AI★★■■,所加入的AI模型除了陪用户聊天外并无他用★★★★,但今年绝大多数AI硬件将AI整合进产品的核心工作逻辑中,大都与聊天无关。
比如智能眼镜用AI提供翻译★■◆★★、文字撰写、环境探测等功能;智能清洁产品用AI探测周围环境、识别地面障碍,全屋智能利用AI技术动态协调全屋智能电器◆■★■■;智能戒指利用AI技术提高健康监测的精度◆★;AI陪伴机器人利用多模态技术,实现久坐■■■◆、饮水提醒,部分产品甚至有无接触的心理状态监测的能力。
在1月5日的揭幕展中★★,我们看到了大量基于AI孵化出来的全新消费品类★★★■◆■,比如Ropet、LOOI等品牌的陪伴机器人;一天后★■,英伟达CEO黄仁勋用震惊AI行业的迷你AI超算Project DIGITS开启了AI开发的新时代;在为期4天的正式展中,AI更是成了全场消费电子开拓新领域、实现新功能的创新秘钥◆◆■■,AI桌宠★★■★■、AI Buddy(AI伴侣)、AI耳机★★★■、AI眼镜、AI手杖、AI投篮机等AI硬件新物种让人目不暇接■★■◆。
中国品牌从“价格驱动到★◆★■“技术驱动◆■★”◆◆■■,是今年CES上呈现的中国硬件品牌出海新趋势。从硬件到软件,再到生态内容,来自中国的品牌正在持续高端化,在CES 2025的每个角落刷出满满的存在感——就连杜比在CES 2025期间的影音娱乐演示,也是用中国的理想MEGA看中国的爱奇艺。
2、在国内细分市场取得影响力,希望发力海外的品牌,比如倍思★★★◆■■、绿联■◆◆、江波龙★◆、极氪、雷神科技、有道、科大讯飞★★■◆◆。
但在CES 2025上◆■★◆★,大量中国本土品牌正带着自己的■★★★“本名”出海,在海外高端市场上展示着中国的技术进步,它们不再需要在海外打价格战“以价换量◆◆◆■”,不再是“物美价廉”的中国货的代名词◆◆,而是有着硬核创新技术加持的核心产品力■★★◆,比如Rokid◆★■■、绿联、追觅★■、云鲸、anker、XREAL等等,换言之★■■■■,每个领域都在出现自己的“大疆”。
在第三类中,围绕智能眼镜相关技术的中国供应商们给小雷留下了深刻印象,CES 2025上,小雷看到了大量智能眼镜光学方案供应商的身影◆■■■;小雷甚至发现了大量“智能眼镜供应商亲自下场做产品”的情况,不少我们国内熟悉的智能眼镜供应商◆★■◆,都选择换个名头直接在海外发布具体to C/to B主机产品。
雷科技深度观察内容就涵盖了AI硬件新物种◆★■■、AI电视★◆★◆、AI家电、AI眼镜、AI PC、AI+AR■■◆◆★、智能清洁、AI芯片◆★■、AI PC◆■★◆■、教育硬件、AI汽车、智能配件、可穿戴■■★◆◆★、AI机器人★◆★■◆、AI耳机、智能镜、AI存储等领域,内容也是史无前例的丰富◆★■。
就像10年前在CES上开启翻转二合一新时代的联想一样,CES 2025中的联想★■★◆◆,同样完成了◆■★★◆★“自我救赎”,为整个电脑行业的发展,指出了前进的方向。
CES 2025期间给我留下深刻硬件的品牌有很多★◆■★■,但如果我们将话题限制在“老牌消费电子产品■★★■”中★◆,我的答案会是联想。
在CES上最热的智能眼镜领域,Rokid、雷鸟■★◆■■、星际魅族等中国品牌同样是★◆■★“百镜大战”的主场玩家★■★■■◆,这与国内强大的产业链脱不了干系。以小雷在CES Unveiled上观察为例,当时现场大概有4-5家智能眼镜品牌展出了自己的产品◆◆■★◆★,其中三家为中国企业,一家是与星纪魅族合作的Captify◆◆★★■◆,一家为印度初创团队,前四家企业都摆出了可体验的展品■■,只有印度团队是用注塑模型■■◆★★■“现场画饼■◆”,搞“无实物表演”。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在CES 2025期间,宝马◆◆、现代和大陆集团展示全新的座舱信息显示方式★■。作为智能座舱的一部分,车内显示与交互固然重要,但出色的座舱交互并不能掩盖海外汽车产业在智能化上的落后◆◆★■。
小雷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新品类——来自SHIXI的AiBOO直播机★★★。简单来说,这是一个高度定制化的Android设备◆◆■★■:在核心硬件上,直播机和Android手机类似,可正常运行直播App◆★◆◆。但在外围硬件方面,直播机贯彻了★■★■“一切为直播而生”这句口号■◆★。
让我们在365天后的CES 2026上再度相逢,见证中国科技更加华丽的全球展示。
比起去年普遍“强行与AI沾边”的做法■★◆◆■,今年参展的品牌们都已将AI融入到具体的产品用例中■◆■◆,展示的内容从★★“我们有AI◆■★■★◆”转变成■■◆◆“我们用AI解决了什么问题◆■◆◆★”上。
在过去★◆★■,除了少数细分赛道有获得巨大成功的案例(比如DJI、Shokz韶音、传音)★★,中国品牌想在海外市场特别是北美、欧洲等发达市场获得认可并不容易■◆■★■■,不是产品不行,而是品牌沉淀不够。因此◆■■■◆,过去可行的方案往往只有一种——收购海外品牌,以此“套壳”出海◆★◆,比如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海信收购东芝电视,江波龙收购雷克沙……实际上,这种套壳出海的现象在今年CES中仍有出现。
智能清洁更是彻底成为中国品牌的天下■★◆:在室内清洁领域,追觅、云鲸等品牌在国内市场历练多年,国内多样化的清洁场景催生出扫地、扫拖■■★■◆★、洗地◆◆■■■★、吸尘等一系列产品线,他们在中国市场内卷练就的产品力◆◆,利用“机械手◆★★◆”“智能越障”■■◆◆★★“AI清洁★★◆◆■”等技术在全球市场★■◆◆■“降维打击”◆■◆;与此同时■■,他们因地制宜,在户外清洁领域发挥成本优势,用更低价、更耐用的产品打开北美◆★★◆■“泳池清洁”和“除草■★■”这两个特色市场。
aetinaAI服务器本质是一个带有AI算力◆■★◆★★、可运行多种AI模型的网关★■◆★■■,用户/开发者可将没有AI能力的硬件■★,比如摄像头★◆■■、空调◆■■★、空气净化器■★、门铃等设备接入获得“AI赋能◆■■■◆”。更重要的是,这个AI服务器部署在家里■★◆★,AI运算只发生在本地,这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也能用用户自己的数据训练AI★◆■■★,让AI越用越智能★◆。
琳琅满目的消费电子产品都让人记忆犹新,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驱动AI的计算单元:英伟达Project DIGITS,和采用高通AI 100Ultra计算卡的aetina AI终端。在小雷看来■★★◆,只有底层芯片计算能力突破,才能真正打开上层硬件应用的创新空间★■◆◆。
相机部分◆■■,AiBOO-V188不提供前置摄像头,而是采用类似OPPO N1的翻转摄像头设计,用画质更高的后置摄像头进行直播拍摄。为应对长时间直播的散热压力★★■◆,AiBOO配备了极为豪华的外置主动散热模块◆■■★★。
电视一直是CES的主角◆★◆◆■。去年CES,电视展区人流主要集中在三星与LG展台中。但今年CES不大一样★★■★:电视品类的吸引力全部被中国品牌给抢过来了,它们用极具革命性的技术或者产品,吸引了大量海外观众前来■◆■◆★“打卡★◆■■”■◆★◆★。
就像当初Arduino和树莓派开发板给智能硬件的涌现奠定基础一样,Project DIGITS和aetina AI终端也给AI硬件创新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短视频直播浪潮风起云涌下,很多硬件品类都吃透了红利走向爆发,比如DJI的无人机、Pocket、Action、Mic等产品线,比如影石的全景和运动相机,再比如猛犸的麦克风。下一个因此爆发的品类★★◆★,会不会是直播机呢◆◆★◆?
在小雷看来,今年CES的话题比去年其实更为集中,主要围绕AI技术的应用展开。不同于CES 2024,CES 2025并没有在主题口号(Dive IN◆◆★■,深入其中)上强调AI属性■■★。但从产品上看◆◆◆■★,AI已成为CES 2025上绝大多数明星产品不可或缺的创新要素,AI无处不在,AI眼镜爆发,★★■◆★★“拟人”AI成新趋势。